錢學森 Qian Xuesen (1911年12月11日 --- 2009年10月31日),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在錢學森 3 歲時,就巳有非凡的記憶力,此時已能背誦上百首唐詩、宋詞、還能用心算加減乘除。鄰居相傳錢家生了個“神童”。
⠥襰學低年級時期,男孩子最喜歡玩用廢紙折的飛鏢。每次比試,總是錢學森扔得最遠,投得最準。同學們不服氣,撿起他折的飛鏢仔細研究,原來他折疊的飛鏢有棱有角,特別規正,所以投起來空氣阻力很小;投扔時又會利用風向風力,難怪每回都數他投得最遠最準呢!小小年紀的錢學森居然穎悟了某些空氣動力學的常識,這不僅使同學們,而且使老師也驚歎不已。20多年後,錢學森果然成了國際知名的力學和空氣動力學家,這是不是可以從他童年時代玩飛鏢的悟性上看出點端倪呢?從這個意義上說,錢學森從小便顯露出了良好的稟賦與非凡的天資。
1923年9月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習。1929年至1934年在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機械工程係學習,1934年6月畢業後報考北京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
錢學森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領域的世界級權威、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是二十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 ―― 是二十世紀世界應用科學領域最為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和其恩師馮?卡門並駕齊驅的世界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並以《工程控製論》的出版為標誌在學術成就上實質性地超越了科學巨匠馮・卡門,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錢學森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巨大貢獻的、功勳最為卓著的傑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曆史上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製之父”。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係學習,獲碩士學位。
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係學習,獲博士學位。
1939年至1943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研究員。
1940年至1945年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1943年至194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助理教授。
1945年至1946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副教授。
1946年至1949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
1949年至195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國。
1955年至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1970年至1982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還曆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係統工程學會名譽會長,中科院主席團執行主任、數學物理學部委員。
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委會主席。
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
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9年獲“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獎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
1991年10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1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6年10月獲“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 。
北京時間2009年10月31日上午11時,中國科學巨星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著有《工程控製論》、《論係統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學習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被任命為委員。
1956年,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製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製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製論和係統學等。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製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係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錢學森的祖父是錢�H的第三十二代子孫,和清末大商人胡雪岩同代,也是在杭州經商,以販賣絲綢為業,手腕、魄力不及胡氏,但家境還算寬裕。
父親錢均夫(1880年―1969年),早年就讀杭州求是書院,畢業後留學東洋,研修教育,歸國後,在上海成立“勸學堂”,以施展其“興教救國”的抱負;1911年,也就是錢學森誕生的那一年,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長。
母親章蘭娟(188?―1935年),為杭城富商之女,幼承教育,記憶力和計算能力超群,具有數學天資。這樣的女子,在清末可謂鳳毛麟角。
1911年⠀ | 12月11日生於上海。三歲時隨父母到北京,在北京渡過了童年與少年時期。⠀ |
1929年⠀ | 考入交通大學學習。⠀ |
1934年⠀ | 交通大學機械工程係畢業,考取清華大學赴美留學公費生。⠀ |
1935年⠀ | 留學美國,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學習。⠀ |
1936年⠀ | 獲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學習。⠀ |
1939年⠀ | 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
1943年⠀ | 任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
1945年⠀ | 任加州理工學院副教授。⠀ |
1947年⠀ | 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
1949年⠀ | 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
1954年 | 《工程控製論》英文版出版,該書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別於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 1980年《工程控製論》(隊修訂版)出版。 |
1955年 | 返回祖國。 |
1956年 | 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在力學所工作到1972年前後。在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 被增選為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7年 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1956年度)一等獎。 當選為中國力學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1982年當選為中國力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兼任該院一分院(即今天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 研究院)院長。在中國科學院第二次學部委員(院士)大會上,被增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在法國 巴黎召開的國際自動控製聯合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該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
1958年 | 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係主任。經杜潤生、楊剛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
1959年 | 當選為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相繼當選為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1960年 | 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並不再兼任該院一分院院長。從此,錢學森的主要職務一直為副職,由第五研究院 副院長,到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再到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專司我國國防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 |
1961年 | 當選為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
1962年 | 《物理力學講義》出版。 |
1963年 | 《星際航行概論》出版。 |
1965年 | 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
1968年 | 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研究院(即今天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 |
1969年 | 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並相繼當選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 十四、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
1970年 | 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並不再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研究院院長。 |
1979年 | 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當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但錢學森沒有 到美國接受這份榮譽。直到2001年錢老90歲生日時,錢老在美國的好友Frank E.Marble教授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校長 D.Baltimore委托,專程到北京將“傑出校友獎”的獎狀和獎章當麵頒發給錢老。當選為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 |
1980年 | 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1991年 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稱號。當選為中國空 氣動力學研究會(1989年更名為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當選為中國係統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
1982年 | 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論係統工程》出版,1988年《論係統工程》(增訂版)出版。 |
1984年 | 在中國科學院第五次學部委員(院士)大會上,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執行主席。1992年,在中國科學院第六 次學部委員(院土)大會上,被聘請為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 |
1985年 | 錢學森因對我國戰略導彈技術的貢獻,作為第一獲獎者和屠守鍔、姚桐斌、郝複儉、梁思禮、莊逢甘、李緒鄂等獲 全國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6年 在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被增選為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 席,並相繼當選為政協第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8年兼任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獲(198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關於思維科學》出版。 |
1987年 | 被聘為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和係統工程》出版。 |
1988年 | 《論人體科學》出版。《創建人體科學》、《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發展縱橫觀》和《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分 別於1989年、1996年、1998年出版。 |
1989年 | 獲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和國際理工研究所授予的“W.F.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和 “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 |
1991年 | 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中央軍委授予的一級英雄模範獎章。《錢學森文 集(1938~1956)》出版。 |
1994年 | 在中國工程院第一次院士大會上,被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論地理科學》出版。《城市學與山水城市》出版, |
1995年 | 獲何梁何利基金頒發的首屆(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後改稱“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
1996年 | 《城市學與山水城市》(增訂版)出版。1999年,作為上述兩書的續集《山水城市與建築科學》出版。《科學的藝 術與藝術的科學》出版。 在交通大學百年校慶之際,由江澤民總書記題寫館名,第一次以我國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圖書館――錢學森圖書館, 在西安交通大學隆重舉行命名儀式。 該圖書館坐落在西安交通大學的新世紀廣場。 |
1998年 | 被聘為解放軍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在中國科學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會上, 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 1999年 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2000年 | 《錢學森手稿(1938~1955)》出版。 2001年 獲霍英東獎金委員會頒發的第二屆“霍英東傑出獎”(中國地區)。 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批準,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763號小行 星,正式命名為“錢學森星”。《論宏觀建築與微觀建築》出版。 《第六次產業革命通信集》出版。《創建係統學》出版。12月11日江澤民總書記看望錢學森,李嵐清副總理一同看 望。此前,1995年、1996年和1999年江澤民總書記曾先後三次到錢學森家中看望他。 |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係統科學和係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餘篇。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麵和固體力學方麵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幹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係統概念。
工程控製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製導係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隻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係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係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係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複雜巨係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係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麵: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係統劃分為社會經濟係統、社會政治係統和社會意識係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係統工程。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係統工程,更需要社會係統工程。
錢學森對係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係統學和開放的複雜巨係統的方法論。
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於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比較突出的貢獻為:
1、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
2、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予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係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
3、錢學森把係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係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築單一思維類型的一階思維係統,也就是構築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係統的課題;最後是決策谘詢高階思維開放巨係統。
錢學森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
錢學森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一開放的複雜巨係統,研究係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他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一種功能態,這樣就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係統理論的研究置於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錢學森指導下,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1984年開始對人體功能態進行研究,他們利用多維數據分析的方法,把對人體所測得的多項生理指標變量,綜合成可以代表人體整個係統的變化點,以及它在各變量組成的多維相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到相對穩定,即目標點、目標環的位置。他們發現了人體的醒覺、睡眠、警覺和氣功等功能態的各自的目標點和目標環。這樣,就把係統科學的理論在人體係統上體現出來了,開始使人體科學研究有了客觀指標和科學理論。
錢學森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這十大科學技術部門的劃分方法,正是錢學森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係統論對科學分類方法的又一創新。
大科學家錢學森之問:“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最近,來自多所名牌大學的消息證實,教育部一項“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已於近期悄然實施,這項計劃的目的就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入選高校是國內11所著名學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複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這場“試驗”,首先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學科開始。
在高等教育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一度以“珠峰計劃”的代號流傳,但並未大張旗鼓地宣揚。一位大學校長告訴本報記者,“珠峰計劃”的名字比較高調,而教育部希望各校不宣傳,不張揚,埋頭苦幹。 這位校長說,此項計劃是高校擴招以後的提高質量之舉,可看作對“錢學森之問”的一種回答。決策者注意到,“很多前輩科學家提過頂尖人才培養不出來的問題。” 據介紹,教育部鼓勵11所大學各顯神通,沒有定式。因此,各大名校的做法並不一樣。但是,不約而同地,在2010年高校招生宣傳時,它們分別開始向中學生大力介紹這項計劃的重要性,以增加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
錢學森於1935年赴美國留學,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成為當時世界一流的火箭專家。由於發表了“時速為一萬公裏的火箭已成為可能”的驚人火箭理論而譽滿全球。這位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在“二戰”期間,與其導師馮・卡門參與了當時美國絕密的“曼哈頓工程”――導彈核武器的研製開發工作,在美國是屈指可數的傑出人才。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商量著早日趕回祖國。當時在美國掀起了一股驅使雇員效忠美國政府的歇斯底裏的狂熱運動。因為被懷疑是共產黨人,並且拒絕揭發朋友,錢學森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工作的證書。錢學森感到非常氣憤,他說:“我寧願回中國老家去,也不願在受人懷疑的情況下繼續留居美國!”
後來,錢學森以此作為要求回國的借口,向美國方麵提出回國申請。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回國夙願竟釀成了一場劫難。
美國海軍部次長聽聞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後,惡狠狠地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家夥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從此,美國政府對錢學森夫婦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
錢學森在美國受到迫害和誣陷的消息很快傳回國內,新中國震驚了。國內科學界的人士紛紛通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黨中央對錢學森在美國的處境也極為關注,新中國政府公開發表聲明,譴責美國政府在違背本人意願的情況下監禁錢學森。當錢學森要求回國的意願遭到美國的無理阻攔時,中國也扣留著一批美國人。其中有違反中國法律而被中國政府拘禁的美國僑民,也有侵犯中國領空而被中國政府拘禁的美國軍事人員。那時,美國奉行敵視中國的政策,經常派遣間諜到中國搞顛覆破壞活動。僅1954年11月23日,經我最高人民法院軍事審判庭依法作出判決的美國間諜就有13人。美國政府急於要回這些被我扣押的人員,但又怕造成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既成事實,因此不願意與中國政府直接接觸。
1950年,錢學森同誌開始爭取回歸祖國,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裏,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錢學森同誌由此受到美國政府迫害,遭到軟禁,失去自由。
1954年4月,美、英、法、中、蘇五國在日內瓦召開討論和解決朝鮮問題與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聯想到中國有一批留學生和科學家被扣留在美國的事情,於是指示說,美國人既然請英國外交官與我們疏通關係,我們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開辟新的接觸渠道。談判中首先要聯係中國留美科學家錢學森等被扣留的問題。
為了掌握主動權,周恩來指示中國代表團發言人黃華發表談話,要求美國政府歸還扣留的中國僑民和留學生,並且暗示中國願意就扣押美方人員問題與美國直接談判。在這樣的局麵下,美國政府隻得同意與中國代表進行直接談判。經過周恩來的批準,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經美國代表團成員杜威廉介紹,為了表示誠意,周恩來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舉行的中美第三次會談中大度地作出讓步,同時也要求美國停止扣留錢學森等中國留美人員。然而,中方的正當要求被美方無理拒絕。中國作出的高姿態,最終是為了爭取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盡快回國。可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美國人卻耍賴了。盡管中美雙方接觸了十餘次,但美國代表約翰遜仍然以中國拿不出錢學森要求回國的真實理由為由,不肯答應釋放錢學森回國。
王炳南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在1954年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一開始就率先發言。他對約翰遜說:“大使先生,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國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國的法律程序,決定提前釋放阿諾德等11名美國飛行員。他們已於1954年7月31日離開北京,估計8月4日即可到達香港。在事實麵前,約翰遜啞口無言。美國政府不得不批準錢學森回國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接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戰俘作為交換,錢學森同誌終於衝破種種阻力回到了祖國,自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對於錢學森的離去,他的導師、科學家馮・卡門感慨地說道:“美國把火箭技術領域最偉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專家錢學森,拱手送給了紅色中國!”離別時,這位導師充滿深情地對錢學森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我,回你的祖國效力去吧,科學是不分國界的。”
由於錢學森等一批優秀科學家回國效力,中國的導彈、原子彈發射時間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周總理在上世紀50年代曾意味深長地說:“中美大使級會談雖然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但我們畢竟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建設性的接觸,我們要回了一個錢學森。單就這件事來說,會談也是值得的,有價值的。”
周恩來適時啟動中美談判並巧妙地利用外交手段為錢學森回國掃清了障礙,使得錢學森以及後來的一大批留學在外的科學家得以踏上回歸的旅途,實現了為國效力的心願。
兩彈一星是對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簡稱。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初幾十年科技實力發展的標誌性事件,兩彈一星也時常被用來泛指中國近代在科技、軍事等領域獨立自主、團結協作、創業發展的成果。兩彈一星年代中國在導彈、人造衛星、遙感與製控等方麵的成就,也為以後中國航天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關於兩彈一星不同的解釋:
核彈、導彈、人造衛星
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
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
事實上,兩彈一星最初指的是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3];後來隨著氫彈、中子彈等的相繼誕生,前一“彈”逐漸演變為核武器的合稱即核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五六十年代麵對外國強權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1956年在周恩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的主持下,製訂了《1956至195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
而毛澤東則在1958年先後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即便當時中國開發上述技術的環境還十分落後和艱苦,但不少科學家從此開始投入這些開發計劃。
1962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正式組建了以周恩來為主任的專門委員會(後稱中央專門委員會,即中央專委),成為中共中央領導國防尖端事業的最高決策機構。
江澤民在表彰“兩彈一星”科技專家大會上的講話提到: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鄧小平說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為了替未來的科教興國政策鋪路,確定未來政策主軸,中國於1999年成立50周年時,由中共中央、 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或追授給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上述獲獎的23位中國科學家均被稱為兩彈一星元勳。
主要著作有《工程控製論》、《物理力學講義》、 《星際航行概論》⠀、《論係統工程》、《關於思維科學》、《論地理科學》、《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創建係統學》、《論宏觀建築與微觀建築》、《論第六次產業革命通信集》等。
Tsien HS. Two-dimensional subsonic flow of compressible fluids // Aeronaut. Sci. 1939
Von Karman T, Tsien HS. The buckling of thin cylindrical shell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J Aeronaut Sci 1941
Tsien, HS. Symmetrical Joukowsky Airfoils in shear flow. Q. Appl. Math.1943
Tsien, HS. On the Design of the Contraction Cone for a Wind Tunnel. J. Aeronaut. Sci., 10, 68-70, 1943
Von Karman, T. and Tsien, HS. Lifting- line Theory for a Wing in Nonuniform Flow. Quarterl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3, 1945
Tsien, HS. Similarity laws of hypersonic flows. J. Math. Phys. 25, 247-251, (1946).
Tsien, HS , and Kuo, YH , "Two-Dimensional Irrotational. Mixed Subsonic and Supersonic Flow of a Compressible Fluid and the Upper Critical Mach dumber", NACA Technical Note No. 495, 1946
Tsien, HS. Rockets and Other Thermal Jets Using Nuclear Energy",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Nuclear Power, Addison-Wesley Vol.11, 1949
Tsien, HS. The transfer functions of rocket nozzles. J. Am. Rocket Soc, 1952
Tsien, HS. Take-Off from Satelli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ocket Society, Vol. 23, No. 4, 1953
Tsien, HS. The Poincare-Lighthill-Kuo Method, Advances in Appl. Mech. 1956
Tsien, HS. The equations of gas dynamics. 1958
錢學森,於景元,戴汝為.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複雜巨係統及其方法論.自然雜誌, 1990.
Engineering Cybernetics,Tsien, HS McGraw Hill, 1954
Tsien, HS Technische Kybernetik, 㼢ersetzt von Dr. H. Kaltenecker, Berliner Union Stuttgart 1957
𐢐𐘐琕𐡐𐐐𐘐𐕐 𐝐𐢐𐚐
工程式控製製論.科學出版社1980. ISBN: 9787110011966
工程式控製製論(新世紀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13043252
創建係統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ISBN 9787537719483
創建係統學(新世紀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13045928
氣體動力學諸方程. 1966.
星際航行概論. 1966.
星際航行概論.中國宇航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2184398
物理力學講義. 1962.
物理力學講義(新世紀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ISBN 9787313048769
從飛機飛彈說到生產過程的自動化. 1959.
論係統工程.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2. ISBN 9787535704122
論係統工程(新世紀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13045898
錢學森文集. 1991
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8. ISBN 9787313016010
錢學森手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ISBN 9787544022262
水動力學講義手稿.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13041999
錢學森書信(1-10卷).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7. ISBN 9787118046205
錢學森書信選(上、下卷).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8. ISBN 9787118056457
瑞典的遺憾:錢學森大師沒得諾貝爾獎
科學泰鬥錢學森大師,在科學上的貢獻是世界級的,更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他開創的火箭理論和工程控製論完全具備獲得諾貝爾獎的資格。瑞典皇家科學院沒有把諾貝爾獎頒發給錢大師是瑞典的遺憾 。
錢學森大師不僅僅是中國的火箭和航天之父而且是美國的火箭研發小組成員,是為美國火箭研發建立了理論基礎的人。他提出的火箭理論對於美國火箭的成功發射,進而推動美國航天事業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其火箭理論甚至被當時的敵對國家德國的火箭研製小組所利用。 錢大師在火箭理論領域的研究的是原創性和開創性的工作。在五六十年代美、蘇爭霸太空時期,就這一理論本身來說,包括航天飛機的構想,為美國最終領先蘇聯提前登月是功不可沒的;這一理論當然也為人類探索外太空作出了傑出貢獻。不知道是因為錢學森的研究屬於美國軍方機密呢?還是別的什麽原因,錢大師這一具有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貢獻,卻被瑞典皇家科學院忽視了、忽略了,實在是讓人歎息。
錢學森大師在被美方軟禁期間,創作出了《工程控製論》的專著,開辟了世界控製論的新領域,使得維納的《控製論》從不被認知的被人指責為偽科學的東西,成為一門嚴謹的新學科,錢學森的功莫大焉,其對《控製論》的原創和開辟新學科的突出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十分難能可貴、令人欽佩的是,他在美國當時麥卡錫主義盛行時期,在資料被嚴格控製的情況下,居然在被美方監視居住期間,幾乎憑對資料的記憶創作出了《工程控製論》;以至於他的老師讀完他的書後告訴錢大師:“你已經超過了我”。這是老師對錢學森最高的褒獎,此事成為錢大師十分激動的一件大事終身難忘。
錢大師在美國期間在《控製論》上的貢獻特別是《工程控製論》上的原創性工作,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讚賞。毛主席有一次在開會時指著錢學森大師說,你也是一個王呢!控製論之王。毛主席告訴錢學森,我正在看你寫的《工程控製論》,我們要用控製論的方法指導國家建設。按說,《工程控製論》這一科學發明,既可以在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也可以在經濟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呢?!晚年,錢學森大師又致力於係統論領域大係統方麵的研究,並有專著出版。這些研究都具有開創性、原創性,在世界科學史上有一席之地。
美國曾經要為錢學森頒發國家獎,以獎勵他在美國火箭事業和係統論上的傑出貢獻,隻是由於錢學森要美國先對驅逐他出境作出道歉才接受這個獎勵而作罷。係統論、控製論 、信息論是21世紀的前沿學科和基礎學科,錢老一個人就涉足了前兩個,並且其研究水平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特別是控製論總的工程控製論他在美國作出了原創性貢獻,這個學科在世界上他是開創者,引路人,由此也可以看出,錢學森大師不愧是融匯貫通的科學大家。
在《火箭理論》和《工程控製論》這兩個科學領域,瑞典皇家科學院沒有能夠給錢大師頒發諾貝爾獎,應該是瑞典的遺憾!類似的遺憾還發生在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諾貝爾將獲得者愛因斯坦身上,愛因斯坦大師雖然獲得了諾貝爾獎;可是他做出的二十世紀的物理劃時代意義的《相對論》並不是獲獎的理由。盡管有許多科學家理解這一理論巨大意義,推薦諾獎評委會給愛因斯坦評獎,可是幾次下來都沒有成功,最後,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居然是由於“光電效應定律”而獲得諾貝爾獎。這表明,瑞典諾貝爾獎在獎項設計上和評獎機製上還是有缺陷的。盡管諾貝爾獎對於促進世界科技發展有很大的激勵和推動作用,但是有些影響人類曆史進程的重大科學研究成果和理論研製者沒有獲獎,這不能不說是瑞典的一個遺憾!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9年獲“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獎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
1991年10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1995年1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6年10月獲“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 。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錢學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2009年錢學森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
遺憾:
這位科學泰鬥,在科學上的貢獻是世界級的,更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他開創的火箭理論和工程控製論完全具備獲得諾貝爾獎的資格,但瑞典皇家科學院沒有把諾貝爾獎頒發給錢大師是瑞典的遺憾。美國曾經要為錢學森頒發國家獎,以獎勵他在美國火箭事業和係統論上的傑出貢獻。係統論、控製論、信息論是21世紀的前沿學科和基礎學科,錢老一個人就涉足了前兩個,並且其研究水平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他是開創者,引路人,錢學森大師不愧是融匯貫通的科學大家。盡管諾貝爾獎對於促進世界科技發展有很大的激勵和推動作用,但是有些影響人類曆史進程的重大科學研究成果和理論研製者沒有獲獎,這不能不說是瑞典的一個遺憾!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錢學森的頒獎詞:在他心裏,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閻肅,對錢學森老人這樣評價:大千宇宙 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 衝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雲誌。壽至期頤 回首望去,隻付默默一笑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在推薦錢學森老人的時候這樣寫:輾轉回國,錢學森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硬勁;力學、噴氣推進、航天技術,錢學森展現了一位科學家在研究上的牛勁;東方紅衛星、神舟飛船、嫦娥奔月,錢學森給中國航天事業打了足夠的底勁;今天,這位中國航天之父所開拓的事業正闊步向前,衝勁十足!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章良,在推薦錢學森老人的時候這樣寫: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航天領域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曆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製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麵的,他以總體、動力、製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製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錢學森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是獨生子。父親錢均夫(1880――1969)名家治,後以字行,祖籍杭州。
錢均夫的父親在杭州經營絲綢,錢均夫是這位沒落絲商的第二子,幼年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04年考入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教育學、地理學和曆史,以施展其“興教救國”的抱負。後來,他在日本接受了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認識到不進行民主革命就不可能挽救中國。
1910年,錢均夫毅然回國,於1911年、1913年兩次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學(現杭州第四中學)校長,後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著有《邏輯學》、《地學通論》、《外國地誌》、《西洋曆史》等。
1912⠀年,錢均夫在上海創辦了“勸學堂”,以傳播民主革命的思想。錢學森隨父母從杭州遷到上海。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是杭州富商的女兒,因其父很欣賞錢均夫的才華,便把她許配給錢均夫。章蘭娟性格開朗熱情,心地善良,聰穎過人,計算能力和記憶能力極強,具有數學天賦。她心靈手巧,富有想象力,尤善針帶刺繡。她隨手繡出的金絲珍珠鞋,可稱之為巧奪天工的工藝品。錢學森在回憶他的母親時說:“我的母親是個感情豐富、純樸而善良的女性,而且是個通過自己的模範行為引導孩子行善事的母親。母親每逢帶我走在北京大街上,總是向著乞討的行人解囊相助,對家中的仆人也總是仁厚相傳。”或許,錢學森的驚人天賦,就是來自母親的遺傳基因。
錢學森的夫人蔣英生於1919年,浙江海寧人,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教育家和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權威”,著名鋼琴家和歌唱家,專門唱最深刻的德國古典藝術歌曲,音域寬廣優美。她是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裏和蔣左梅夫婦的三女,武俠小說大師金庸表姐。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蔣英到了美國,但二人都把事業看得比愛情更重要,當時,錢學森已經三十多歲,蔣英也有二十四、五歲,為了各自的事業,他們再次推遲了婚期。為了支持蔣英的音樂事業,錢學森送給了蔣英一架鋼琴,這架鋼琴也稱了二人愛情的見證。直到1947年,他們才在上海舉行婚禮。
錢學森在美國受迫害的那些歲月中,家境狀況很糟糕,作為大家閨秀的蔣英,毅然辭退了女傭,一個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從而也放下了她熱愛的歌唱事業。正是這段時間,錢學森完成了他的著作《工程控製論》,這是他們的愛情結晶。
錢學森愛好音樂,尤其是在蔣英的藝術熏陶下,他對音樂藝術有了更深沉的感悟,也給他的科學事業增添了無比的色彩。共同的誌趣,使兩人的感情生活更加和諧溫馨、多姿多彩,也使他們的事業相得益彰。
近年來,錢學森年事已高,但,同樣已邁入高齡的蔣英親密地守護在錢老身旁。國家領導人多次看望、慰問錢老時,都能看到蔣英那親切、和藹的麵容。
錢學森同蔣英平凡而深摯的愛情,堪稱時代的典範。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教授1948年出生。中共黨員。1969年入伍,曾任技師、技術助理員。1982年畢業於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係,獲學士學位。⠀1988年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係畢業,獲碩士學位。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係統的研製工作,高級工程師,上海交大的兼職教授。
錢學森的女兒錢永真,1955年隨父母和哥哥錢永剛回國,後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錢學森的堂妹錢學敏在中國人民大學教哲學多年,參與撰寫和翻譯多部專業學術著作,其中有關錢學森科學思想的論文曾榮獲中國管理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在美國期間,有人好幾次問我存了保險金沒有,我說一塊美元也不存。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我在美國前三四年是學習,後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
“我本人隻是滄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偉大的是中國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
“難道搞科學的人隻需要數據和公式嗎?搞科學的人同樣需要有靈感,而我的靈感,許多就是從藝術中悟出來的。”
“我認為今天科學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而是人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整個的知識體係,而這個體係的最高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我們不能人雲亦雲,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1920年,錢學森9歲。他進入當時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讀書。這所學校1955年10月改名為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成為我們熟知的實驗一小。
1912年,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成立,當時的校址在琉璃廠廠甸。經過數年發展,1919年教學主樓――紅樓落成,學校還新建了儀器館、兒童圖書館。1920年錢學森到這所當時已經是非常優秀的小學就讀。錢學森在這裏度過了3年的小學時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錢學森在這裏就讀時,鄧穎超也在這所學校任教,錢學森聽過她宣傳愛國主義的講演。在錢學森的記憶中,鄧穎超的講演非常出色。雖然鄧老師不曾教過他的課,但是錢學森一直稱鄧穎超為老師。
錢學森和馮・卡門有一次爭論,話語激烈而又尖刻。卡門被氣壞了,拂袖而去。事後,卡門經過思考,認識到學生是對的。第二天一上班,年過花甲的卡門爬了三層樓梯,來到位於三樓一個旮旯的錢學森的小小辦公室,敲開門,恭恭敬敬地給他行個禮,說:“錢,昨天的爭論你是對的,我是錯的。”卡門上課從不點名,鼓勵學生隨時提問,可以打斷老師的講話。錢學森歸國後,力圖把馮・卡門的民主學風也帶回來,他以身作則,並多次以馮・米塞斯和馮・卡門的例子教育中國學者。一個老師能教給學生的知識終究是有限的,有了民主學風,學生主動求知,這才有學術創新和超越老師的可能。無論從哪方麵的貢獻說,錢學森都超過了他的老師卡門,但錢學森是從卡門的民主學風這塊肥沃的學術土壤中“冒”出來的。
1955年6月,錢學森擺脫特務的監視,在一封寫在小香煙紙上寄給比利時親戚的家書中夾帶了給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的信,懇切要求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幫助他回國。信件很快轉送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手上,周總理親自進行了批示。
1955年8月1 日,中美兩國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會談,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商談。中國方麵以釋放11名美國飛行員戰俘的條件並亮出錢學森來信要求協助回國這一鐵證,要求美國方麵不再阻撓錢學森等中國留美人員回國。在中國政府的交涉下,美國移民當局最終不得不同意放行錢學森。
錢學森在回國之前受過五年的“虛擬軟禁”。另外,錢學森在此之前還在監獄裏住了一段時間。那個監獄坐落在“TerminalIsland”上。從穀歌地圖上看,那個島子離洛杉磯不遠,開車也就半個多小時吧。一九四九年,錢學森申請過美國公民資格。一九五○年,麥卡錫主義開始,FBI從一九三八年美國共產黨的文件中發現錢學森三十年代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的一些活動,於是不但不讓他加入美國公民,反而吊銷了他的機密工作文件,使錢學森無法繼續他的研究了。兩星期後錢學森便宣布回國,還真動身了。這給他帶來牢獄之災。FBI以在他包裹裏搜到了所謂的機密文件的理由,把錢學森關進監獄。後來被證明是子虛烏有。FBI搜到的就是幾張對數表,這比關押李文和的理由還荒謬。奇怪的是,據記載,Terminal⠀Island上的那個監獄當時是移民監。美國政府不是不準他回國的嗎?那把他關進移民監做什麽?移民監裏關的是要驅逐出境的人。他的出獄是由於加州理工學院的不懈努力和抗爭。錢學森出獄後再也沒有完全恢複自由。至今美國政府也還沒有為把錢學森關進監獄一事道歉過。二戰中美國政府關押日本鬼子的事情都道歉了。錢學森為美國立過大功,還被投入大獄,不道歉就是說不過去。
在爭取蘇聯對中國發射導彈和火箭技術的援助談判前,聶榮臻拿著一份名單請示毛主席。毛澤東想了想說:“聶老總,你就來做這個代表團的團長,你的代表團應該把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還有原子工業的人員包括進去。學森同誌也應該去,很多問題隻有他去才搞得清。我想錢學森同誌作為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至少也得授予中將軍銜。”
就這樣,錢學森穿著威嚴的天藍色將軍服,戴著莊嚴的中將軍銜,經過毛澤東批準,參加了中蘇關於軍事尖端技術的談判。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毛澤東特別高興。一向反對為其做生日的他,這一年一反常規,破例地請了大家一次。
宴會前,工作人員擬定了一個入席者名單給毛澤東審定。毛澤東看了3桌客人的名單後,十分鄭重地用鉛筆將錢學森的名字從另外一桌劃到了自己所在桌位的名單上,而且讓錢學森坐在緊挨自己的身邊。
宴會在喜慶的氣氛中開始。毛澤東坐在座位上,笑著說:“今天,請各位來敘一敘,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原子彈爆炸了,我們的火箭試驗成功了,我們中國人在世界上說話,更有底氣了!”接著,毛澤東話鋒一轉,指著自己身邊的錢學森,笑著對大家風趣地說:“我現在特別向在座的諸位介紹一下我們的錢學森同誌,他是我們的幾個王呢!什麽王?‘工程控製論王’,‘火箭王’!他這個‘王’用工程控製論一發號令,我們的火箭就上天。所以各位想上天,就找我們的‘工程控製論王’和‘火箭王’錢學森同誌!”
⠀60年代初,一次導彈發射試驗在即,可是天公不作美,到底能打不能打,試驗基地司令員、參謀長和錢學森的意見發生了分歧。按當時的規定,每次發射報告上必須有三人同意的簽字,然後再報請聶榮臻元帥批準。可是司令員、參謀長說不能打,而錢學森說能打,形成了2:1的局麵,機關隻好把隻有錢學森一個人簽字的報告送給了聶帥。沒想到,聶帥很爽快地批準發射,並說要是隻有那兩位簽字而沒有錢院長的簽字,我倒不敢批了。這一發導彈還真的打成了。
1964年,一位遠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學院的年輕人郝天護給錢學森寫信,指出錢老的一篇力學論文中的一處錯誤,並提出糾正意見。 信發出後,郝天護惴惴不安。然而,不幾天他收到了錢學森的親筆回信:“我很感謝您指出我的錯誤。您應該把您的意見寫成一篇幾百字的短文,投《力學學報》刊登,幫助大家。”
在錢老的鼓勵之下,郝天護寫成文章,由錢學森推薦發表在《力學學報》上。錢老的鼓勵給郝天護以動力,後來他成為東華大學教授。
錢學森於1929年考入上海交大機械係,一年級時因患傷寒病而休學一年,因此延至1934年畢業。1933年6月 錢學森參加國立交通大學水力學的期末考試,各門功課成績優異,其中“水力學”試卷6道答題,錢學森全部做對,據說這份試卷的分數老師本來給了100分,因為有一個公式寫的不規範,在公式推導的最後一步,將“Ns”寫成了“N”錢老親自找到老師,指出了這個小錯誤,其實這個小錯誤屬於可判可不判的範圍,但是在錢老的堅持下,老師扣了4分,得了96分。96分試卷成“交大一寶”
後來,任課的金愨教授談起這件事時連聲稱讚錢學森:“他接受能力強,反應快……當時我出的題總有一兩道難度大費琢磨,由於他能舉一反三,總是迎刃而解,勢如竹破。”因此,金教授個人將這份難得的96分的考卷珍藏起來,一放就是四十多年,直到1980年春,錢老回母校看望老師,金愨教授才將此考卷取出贈送給學校。現在這份考卷已陳列在校史博物館內,成為校史文物中難得的珍品。
還有一次錢學森在做熱工實驗時,由於他特別認真細致,不僅完整詳盡,書寫和作圖都很清晰,整個實驗報告竟長達100多頁,老師給了他100分,成為機械係學生曆史上完成的最佳實驗報告,廣泛受到稱讚並一直傳為佳話。因此陳石英教授曾對人說“錢學森是我最好的學生”。錢老在1989年回憶在母校的學習生活時也特別提到“專業基礎課給我教育最深的是陳石英先生,他講工程熱力學嚴肅認真而又結合實際,對我們這些未來工程師是一堂深刻的課。”“雖然這份實驗報告實物已經找不到了,但這種治學作風,仍然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學生。”陳華新說道。
《錢學森手稿》這一本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他當時困擾航空工程師的難題――薄壁扁殼和薄壁圓柱殼的失穩問題。經過反反複複計算推導,以及吸收了其導師馮.卡門教授的建議後,研究的手稿最後達到800多頁,當最後寫完後錢老在存放手稿的信袋上用紅筆寫下了“Final”(最後的定稿),但過後不久覺得這樣寫不合適,他又用鉛筆在旁邊寫了“Nothing is final”(沒有什麽認識是最後的)。
特別提一下,這片論文最後發表為10頁。從800多頁到10頁,大家應該可以看到一份研究工作背後的艱辛。大家可以在下圖出看出錢老用紅紅的筆記寫了Final,但在其後會看到他有寫了一行小字,Nothing is final。
⠀ | ⠀ | ⠀ |
你如果以為錢學森不過是個整天和書打交道的文弱書生,那你可就錯了。 他還是一位視死如歸的敢死隊員。 錢學森在加州理工學院做學問時,一天到晚要和火箭打交道。 那些個玩意兒稍微一不小心,擦槍走火什麽的,可是要命的。 加州理工學院的師生們常為錢學森那幫家夥捏一把汗。 不久,人們給錢學森這一夥玩命的起了個外號: 敢死隊員 (“Suicide Squad”)。⠀ 美國《航空周刊》評選錢學森為2007年年度人物,高度評價了他的貢獻。 不過這件事當時也惹毛了美國的一些憤青。
眾所周知,在弄到德國的導彈技術前,美國的導彈技術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 德國是導彈技術的發源地。 二次大戰中,德國的V-1和V-2導彈是世界最早的導彈。 二次大戰中盟軍也知道德國的導彈厲害,但一直搞不到其秘密。 盟軍占領了德國的導彈研製中心和發射場後,立即封鎖了所有資料,扣押了所有參與研發的人員。 二戰一結束,美國陸軍立即派遣了當時他們最厲害的兩個火箭顧問到德國去挖掘導彈秘密。 這兩個人一位就是錢學森,另一位就是他的導師卡門。 錢學森仔細研究了納粹德國的火箭和導彈生產設施和設備,查閱了他們的大量資料。 最重要的是,錢學森親自審問和詢問了人類導彈之父馮. 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和另一位德國空氣動力學家魯道夫.赫曼(Rudolph Hermann)。錢學森從納粹的導彈專家口中了解到了當時世界最為頂尖的導彈技術。
錢學森被派往德國考察納粹德國的火箭、導彈技術時,發現了納粹德國從未來得及運用的一些技術。 其中之一就是一種由火箭做驅動引擎的高速轟炸機。 當時噴氣式飛機還沒有造出來,所以使用火箭發動機可以說是最先進的。 這個計劃的名稱是“Silbervogel”,也就是銀鳥的意思。當時德國這種轟炸機尚未進入試飛階段。 錢學森憑他敏銳的直覺,看到了這個構思的巨大潛力,也看到了德國沒有把這個轟炸機搞成功的原因。 在他回到美國後,不久就開始設計一種由火箭驅動的,能多次使用的洲際太空飛機。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C 錢學森由於被懷疑是共產黨而被吊銷了機密工作許可。
1957年,美國空軍的研究人員開始在若幹年前錢學森的基礎上搞了一個X-20 Dyna-Soar ("Dynamic Soarer")項目。 這項研究倒是有好幾次試飛。 不過由於幾個瓶頸問題沒有解決,所以就沒有再繼續下去。 但是這項研究卻為後來的航天飛機奠定了基礎和積累了經驗。 有了這些基礎和經驗,後來研製航天飛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所以,要說美國的航天飛機就不能不說X-20 Dyna-Soar項目。 你到休斯頓宇航中心展覽館去參觀航天飛機的曆史,那上麵就有說這個過程。 而X-20 Dyna-Soar 項目又是在錢學森奠定的基礎上發展的。 是錢學森把一項幾乎被埋沒在曆史的垃圾堆中的納粹技術發掘出來並發揚光大。 美國人至今沒有忘記這個。 美國宇航局(NASA)的文件中多將錢學森稱為 H. S. Tsien (Tsien Hsue-shen 的縮寫)。
正是由於錢學森的傑出工作,美國才得以很快製造出自己的導彈。 也正是由於錢學森接觸到如此頂尖的技術,他的回國路才十分坎坷。
根據已故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的采訪,麻省理工的學子曾對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錢學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長的算式,有個學生問了另一個與此題目無關、但也十分困難的問題,錢學森起初不予理會,繼續在四個十英尺長、四英尺寬的黑板上,寫滿了算式。“光是能在腦袋中裝進那麽多東西,就已經夠驚人了,”一位叫做哈維格的學生回憶,“但是更令我們驚歎的是,他轉過身來,把另一個複雜問題的答案同時也解答出來!他怎麽能夠一邊在黑板上計算一個冗長算式,而同時又解決另一同樣繁複的問題,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天才絕對來於勤奮。錢學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猶太籍的校友回憶:“有天一大早――是個假日,感恩節或聖誕節――我在學校趕功課,以為全幢建築物裏隻有我一個人,所以把留聲機開得特別響,還記得我聽的是有個特別響亮的高潮的《時辰之舞》。樂曲高潮到一半時,有人猛力敲我的�Ρ凇T�來我打擾到錢學森了。我這才知道中國學生比猶太學生更用功。後來他送我幾份他寫的關於近音速可壓縮流體壓力校正公式的最新論文,算是對於曾經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錢學森在麻省理工的一位學生麥克則回憶:錢學森教學很認真,全心全意放在課程上。他希望學生也付出相同的熱忱學習,如果他們表現不如預期,他就會大發雷霆。有一次,他要求麥克做一些有關扇葉渦輪引擎的計算,麥克說:“我算了好一陣子,但到了午餐時間,我就吃飯去了。回來的時候,他就在發脾氣。他說:‘你這是什麽樣的科學家,算到一半竟敢跑去吃中飯!’”
在張純如的筆下,錢學森有著十分粗獷而任性的硬漢形象。譬如說,上世紀40年代初,錢學森在加州理工學院為一批攻讀碩士學位的軍官上課。他當年的學生們回憶,他上課總要遲到幾分鍾,正當大家猜測他今天會否缺席時,他快速衝進教室,二話不說,抓起粉筆就在黑板上寫開了,直到用細小而工整的字跡,填滿所有的黑板為止。有次,一個學生舉手說:“第二麵黑板上的第三個方程式,我看不懂。”錢學森不予理睬。另一個學生忍不住發問:“怎麽樣,你不回答他的問題嗎?”錢學森硬邦邦地說:“他隻是在敘述一個事實,不是提出問題。”又有一次,一個學生問錢學森:“你剛提出的問題是否萬無一失?”錢學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說:“隻有笨蛋才需要萬無一失的方法。”錢學森教學,沒有小考、大考,也不布置家庭作業。課後,學生們隻能絞盡腦汁地溫習課堂筆記,那都是純數學,一個方程式接一個方程式。期末考試,錢學森出的題目極難極難,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學生有意見,找上級的教授告狀。錢學森對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兒園!這是研究所!”
數年後,錢學森轉到麻省理工學院,為航空係的研究生開課。在那兒,學生們的回憶同樣充滿恐怖色彩。諸如:“人人知道他是個自我中心的獨行客。”“他在社交場合總顯得惴惴不安,學生覺得他冷漠高傲。”“他總是獨來獨往――不搭理人,學生都不喜歡他。”“他非常冷淡,沒有感情。”“他是我見過的最難以親近而惹人討厭的教授。他好像刻意要把課程教得索然無味,讓學生提不起興趣似的。他是個謎。我既不了解他,也沒興趣去了解。”“錢教授作為一個老師,是個暴君。”“大多數學生不了解他,甚至怕他。我知道起碼有一個相當不錯的學生,是被他整得流著眼淚離校的。”
還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錢學森在校園中是個神秘人物。除了上課,教師和學生都隻偶爾在古根海姆大樓跟他擦肩而過。他總是把自己關在研究室裏,學生跑去請教問題,他隨便一句“看來沒問題嘛”,就把他們打發走。有時他完全封閉自己,不論誰去敲門,哪怕是事先約好的,他也會大吼一聲:“滾開!” 以上細節,恐怕都是真實的,因為張純如寫的是傳記,不是小說,她經過紮紮實實的采訪,所舉的事例都出於當事者的回憶。但這樣的細節,很難出自我們記者的筆下,不信你去翻看有關錢學森的報道,類似的描述,保證一句也沒有。多年來,我們的思維已形成了一種定勢,表現科學家、出類拔萃的大師,照例是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循循善誘等等。千人一麵,千篇一律,蒼白得可怕,也枯燥得可怕。
錢學森:今生絕不再去美國
1979年他的母校加州理工學院授予他“傑出校友”的稱號,1986年6月南加州華人科學家工程師協會給他授獎,1989年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在紐約給他授獎,他都沒有去。
1985年,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基沃思訪華,他在會晤原國家科委主任宋健時表示:錢在美工作過20年,對美國的科學技術進步特別是軍事科學的發展,做出過很大貢獻。在研究過聯邦調查局的曆史檔案後,十分清楚,麥卡錫黑暗時期的美國是欠錢學森的債的。我們現在感到很難過。美國政府對錢學森橫加迫害,是沒有道理的。錢的遭遇和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情況很類似(奧在麥卡錫時期被誣為“蘇聯間諜”而受審;上世紀60年代美國以授予他“國家勳章”的形式為其“平反”)。美願邀請錢學森訪美,並由政府和有關學術機構表彰他對科學的重要貢獻。如錢不去美訪問,美方可派美國科學院院長普雷斯來華,授予錢學森“國家勳章”,表彰他的貢獻。
當時的總書記胡耀邦同誌在得悉美國有關方麵邀請錢學森訪美,並要授予他學術榮譽稱號和國家勳章後,曾在一次會議期間找錢學森談話,勸他接受這一邀請。據錢老後來說,胡的談話大意是,錢老,你在國際上影響很大,一些國家邀請你,我建議你還是接受邀請,出去走走。你出去和別人不一樣,對推動中外科技交流會有很大影響。這也是今天改革開放的需要啊!今天,世界在變,中國在變,美國也在變。幾十年前的事,過去了就算了,不必老記在心上。你去美國走走,對推動中美間的科學技術交流,甚至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都會有積極意義。聽了胡耀邦這一番話,錢老說:“總書記,當年我回國的事很複雜,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不宜出訪美國。”胡隻好說:“錢老,我這是勸你,不是命令你一定要去。如果你認為不便去,我們尊重你個人的意見。”
後來,當錢學森正式接到國防科工委、國家科委和外交部三家的聯合請示件以後,他明確表示:“這是美國佬耍滑頭,我不會上當。當年我離開美國,是被驅逐(deport)出境的,按美國法律規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國的。美國政府如果不公開給我平反,今生今世絕不再踏上美國國土。”所以,美國人給他再高的榮譽,錢學森也不稀罕。錢老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為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那些外國榮譽頭銜!”
錢學森1985年3月9日給我國國務院一位領導同誌的信對此作了十分坦白的回答:“我本人不宜去美國。……事實是我如現在去美國,將‘證實’了許多完全錯誤的東西,這不是我應該做的事。例如,我不是美國政府逼我回祖國的;早在1935年離開祖國以前,我就向上海交大同學、地下黨員戴中孚同誌保證學成回到祖國服務。我決定回國是我自己的事,從1949年就作了準備布置。……我認為這是大是大非問題,我不能沉默。曆史不容歪曲。”
錢學森:我一生激動過三次
第一次:
是在1955年,我被允許可以回國了。我拿著一本我剛出版的《工程控製論》交到老師馮・卡門手裏。他翻了翻感慨地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我錢學森在學術上超過了這麽一位世界聞名的大權威,為中國人爭了氣,我激動極了。
第二次:
是建國10周年時,我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我激動得睡不好覺。
第三次:
心情激動,就在今年。今年,我讀了王任重同誌為《史來賀傳》寫的序。在這個序裏,他說中央組織部決定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和錢學森這五位作為解放50年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我能跟他們並列,心情怎不激動?!
錢學森1955年離開美國後再也沒有回去過。他堅持隻要美國政府不對當年“驅逐”他出境正式道歉,他今生今世絕不再去美國。原來,凡在美國移民局的檔案裏留有被驅逐記錄的,必須經由某種特赦手續才能入境。“我錢學森本無罪,何須你特赦?” “他是一位把祖國、民族利益和榮譽看得高於一切的人,說得上是一位精忠報國、富有民族氣節的‘中國人’。”蔣英對錢學森特有的愛國情結十分認可。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辦學宗旨,各專業學科的學生都要在學期內到對口的工廠、科研部門實習。錢學森應該去飛機製造廠實習。可是,他沒有想到,美國的飛機製造廠隻準許美國學生去實習,不接納外國學生。這種民族歧視是錢學森在美國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擊。
1947年,錢學森留美後第一次回到闊別12年的祖國。與蔣英在上海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後,他攜夫人回到美國後,更加勤奮地鑽研業務。他清楚地知道,在美國,這裏隻是他人生的一個驛站,遙遠的祖國才是他永遠的家園。自被美國政府軟禁,他們全家一夕三驚,為此經常搬家。蔣英作為他的忠實伴侶,給了他無比的勇氣與力量。蔣英回憶說:“我們總是在身邊放好三隻輕便的箱子,天天準備隨時獲準搭機回國;可以講,他最後是作為‘美國犯人’被驅逐出境的。”這一段曆史,確實讓他們刻骨銘心。錢老家的客廳裏,牆上掛著一張巨幅“蘑菇雲”照片――那是第一顆戰略導彈在羅布泊精確命中靶心的激動人心時刻――“每當他看到這幅照片,總有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因為它掌握在自己民族的手裏,就是和平的象征。”在這對老夫婦的心目中,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和平之花。
家教就是“不教育”,這看似不可思議的教育理念,卻充滿了哲理。從錢永剛的介紹中足以體現這種“不教而教”教育理念的潛移默化和潤物無聲。有一次,家裏的炊事員很鄭重地對錢永剛說:“你父親是個有學問有文化的人。”錢永剛當時就說:“這還用你說,我當然知道了!”但炊事員接著解釋的話卻讓錢永剛記住了一輩子:“你看你父親每次下來吃飯,都穿得整整齊齊,從來不穿拖鞋、背心。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錢永剛從此也向父親學習,至今保留著吃飯要穿戴整齊的習慣。錢學森獨特的家教法,值得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家庭認真反思。
要說家長們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委實有點兒冤枉,可家長們常常忘記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忽略對孩子做人品德上的培養,總是圍著一個“補”字打轉,一家攀著家將孩子領進各類培訓班、補習班、輔導班、才藝班。如此“惡補”,對家長來說,“牛扣樁上也是老”;對學生來說,是“帶著鐐銬的舞蹈”。而有的家長幹脆做起了“甩手掌櫃”――將父母的義務、家長的責任、長者的榜樣全都“移位”給了老師,素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最好的“培訓班”。再看看某些家長的言行,不是身教,簡直就是教唆――旁若無人地撳著手機翻看短信並與其他人“交流共賞”,不避諱孩子津津樂道那些“黃色段子”,在茶餘飯後的一笑之餘可曾想到身邊孩子的感受?可曾想到孩子們的“灰色童謠”幾乎源於黃色短信?
⠀⠀⠀⠀ “錢式家教法”的核心就是一萬次言傳不及一次身教。對此家長們應當充分意識到自身的教育責任,率先垂範,以良好的榜樣影響孩子,與學校、社會一起共同為青少年成長營造一片綠蔭。文摘自(浙江在線2008年10月27日梁紅濤文)
錢老去世以後,許多人想知道錢老有什麽遺言,並希望錢老身邊工作人員寫一篇"錢學森在最後的日子"的文稿。其實,錢老去世時很平靜安詳,他沒有什麽最後的遺言。因為在錢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說話已經很困難了。工作人員可以向大家提供的,是錢老最後一次作的係統談話的一份整理稿:錢老談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那是於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醫院談的。後來錢老又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包括在一些中央領導同誌看望他時的談話。那都是斷斷續續的,沒有這一次係統而又全麵。現在,工作人員把這份在保險櫃裏存放了好幾年的談話整理稿發表出來,也算是對國家和人民,對廣大讀者,對所有敬仰、愛戴錢老的人的一個交代。
錢老是這樣說的:
今天找你們來,想和你們說說我近來思考的一個問題,即人才培養問題。我想說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養問題,而是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我認為這是我們國家長遠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今天,黨和國家都很重視科技創新問題,投了不少錢搞什麽"創新工程"、"創新計劃"等等,這是必要的。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問題在於,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雲亦雲、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是這個樣子。我看,這是中國當前的一個很大問題。
最近我讀《參考消息》,看到上麵講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情況,使我想起我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所受的教育。
我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去美國的,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麻省理工學院在當時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覺得沒什麽,一年就把碩士學位拿下了,成績還拔尖。其實這一年並沒學到什麽創新的東西,很一般化。後來我轉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就感覺到它和麻省理工學院很不一樣,創新的學風彌漫在整個校園,可以說,整個學校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在這裏,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這裏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的,邁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過。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裏的學術氣氛非常濃厚,學術討論會十分活躍,互相啟發,互相促進。我們現在倒好,一些技術和學術討論會還互相保密,互相封鎖,這不是發展科學的學風。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別人趕上來。我記得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我的老師馮.卡門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術思想,美國人叫"good idea",這在科學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沒有創新,首先就取決於你有沒有一個⠀"good idea"。所以馬上就有人說:"卡門教授,你把這麽好的思想都講出來了,就不怕別人超過你?"卡門說:"我不怕,等他趕上我這個想法,我又跑到前麵老遠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腦子就開了竅,以前從來沒想到的事,這裏全講到了,講的內容都是科學發展最前沿的東西,讓我大開眼界。
我本來是航空係的研究生,我的老師鼓勵我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我到物理係去聽課,講的是物理學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論、核技術,連原子彈都提到了。生物係有摩根這個大權威,講遺傳學,我們中國的遺傳學家談家楨就是摩根的學生。化學係的課我也去聽,化學係主任L*鮑林講結構化學,也是化學的前沿。他在結構化學上的工作還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前我們科學院的院長盧嘉錫就在加州理工學院化學係進修過。L*鮑林對於我這個航空係的研究生去聽他的課、參加化學係的學術討論會,一點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幾歲,我們後來成為好朋友。他晚年主張服用大劑量維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醫學界的普遍反對,但他仍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和整個醫學界辯論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劑量維生素,活到93歲。加州理工學院就有許多這樣的大師、這樣的怪人,決不隨大流,敢於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說好的東西,在他看來很一般,沒什麽。沒有這種精神,怎麽會有創新!
加州理工學院給這些學者、教授們,也給年輕的學生、研究生們提供了充分的學術權力和民主氛圍。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學術觀點都可以充分發表。學生們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學術見解,可以向權威們挑戰。過去我曾講過我在加州理工學院當研究生時和一些權威辯論的情況,其實這在加州理工學院是很平常的事。那時,我們這些搞應用力學的,就是用數學計算來解決工程上的複雜問題。所以人家又管我們叫應用數學家。可是數學係的那些搞純粹數學的人偏偏瞧不起我們這些搞工程數學的。兩個學派常常在一起辯論。有一次,數學係的權威在學校布告欄裏貼出了一個海報,說他在什麽時間什麽地點講理論數學,歡迎大家去聽講。我的老師馮*卡門一看,也馬上貼出一個海報,說在同一時間他在什麽地方講工程數學,也歡迎大家去聽。結果兩個講座都大受歡迎。這就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學術風氣,民主而又活躍。我們這些年輕人在這裏學習真是大受教益,大開眼界。今天我們有哪一所大學能做到這樣?大家見麵都是客客氣氣,學術討論活躍不起來。這怎麽能夠培養創新人才?更不用說大師級人才了。
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學院還鼓勵那些理工科學生提高藝術素養。我們火箭小組的頭頭馬林納就是一邊研究火箭,一邊學習繪畫,他後來還成為西方一位抽象派畫家。我的老師馮*卡門聽說我懂得繪畫、音樂、攝影這些方麵的學問,還被美國藝術和科學學會吸收為會員,他很高興,說你有這些才華很重要,這方麵你比我強。因為他小時候沒有我那樣的良好條件。我父親錢均夫很懂得現代教育,他一方麵讓我學理工,走技術強國的路;另一方麵又送我去學音樂、繪畫這些藝術課。我從小不僅對科學感興趣,也對藝術有興趣,讀過許多藝術理論方麵的書,像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念書時就讀過了。這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我認為,這些東西對啟迪一個人在科學上的創新是很重要的。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於形象思維,從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後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驗證。
像加州理工學院這樣的學校,光是為中國就培養出許多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談家楨、郭永懷等等,都是加州理工學院出來的。郭永懷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去世得早,很多人不了解他。在加州理工學院,他也是馮*卡門的學生,很優秀。我們在一個辦公室工作,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我發現他聰明極了。你若跟他談些一般性的問題,他不滿意,總要追問一些深刻的概念。他畢業以後到康奈爾大學當教授。因為卡門的另一位高才生西爾斯在康奈爾大學組建航空研究院,他了解郭永懷,邀請他去那裏工作。郭永懷回國後開始在力學所擔任副所長,我們一起開創中國的力學事業。後來搞核武器的錢三強找我,說搞原子彈、氫彈需要一位搞力學的人參加,解決複雜的力學計算問題,開始他想請我去。我說現在中央已委托我搞導彈,事情很多,我沒精力參加核武器的事了。但我可以推薦一個人,郭永懷。郭永懷後來擔任九院副院長,專門負責爆炸力學等方麵的計算問題。在我國原子彈、氫彈問題上他是立了大功的,可惜在一次出差中因飛機失事犧牲了。那個時候,就是這樣一批有創新精神的人把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導彈、衛星搞起來的。
今天我們辦學,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學院的那種科技創新精神,培養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國這麽多年,感到中國還沒有一所這樣的學校,都是些一般的,別人說過的才說,沒說過的就不敢說,這樣是培養不出頂尖帥才的。我們國家應該解決這個問題。你是不是真正的創新,就看是不是敢於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而不是別人已經說過的東西我們知道,沒有說過的東西,我們就不知道。所謂優秀學生就是要有創新。沒有創新,死記硬背,考試成績再好也不是優秀學生。
我在加州理工學院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這是我感受最深的。回國以後,我覺得國家對我很重視,但是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更多的錢學森,國家才會有大的發展。我說了這麽多,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要向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學習它的科學創新精神。我們中國學生到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的,回國以後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學習過的人都受它創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創新不行。我們不能人雲亦雲,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我今年已90多歲了,想到中國長遠發展的事情,憂慮的就是這一點。
錢學森是享譽世界的傑出科學家、中國航天科學的奠基人、中華知識分子的優秀典範,錢學森先生作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精心組織攻關會戰,為“兩彈一星”事業的成功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勳。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以後,錢老仍然關心國家建設,關注科技發展,為經濟、科技、國防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錢學森在科學研究領域,始終高瞻遠矚,視野廣闊。數十年的科研實踐,使他逐步形成了對科學技術的獨特理解,從最初技術科學概念的提出,再到現代科學技術體係結構的建立。他認為,現在的科學技術早已不隻是自然科學技術的那些東西了,而是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整個知識體係。科學技術的研究對象,從根本上講隻有一個:那就是整個客觀世界。而學科的區別,隻是人們研究問題的著眼點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他還認為,一個科技工作者要有大作為,成大氣候,應該有意識地學會運用這個知識體係,利用這個知識體係的綜合優勢和整體力量來認識和解決在祖國現代化建設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
他一生的經曆和成就,在中國的國家史,華人的民族史,和人類的世界史上,同時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來路。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先行人,他不僅是知識的寶藏、科學的旗幟,而且是民族的脊梁、全球華人的典範,他向世界展示了華人的風采。
中國之所以有今天的國際地位,之所以在當今異常複雜的國際環境中能有一席之地,之所以在未因發展核武器受到國際製裁之前搶先進入國際核俱樂部,之所以能在敵視中國的種種勢力麵前有資本挺直腰杆,錢老與兩彈元勳們的貢獻將永垂青史!在上世紀某超級大國欲圖對我們進行核打擊的國家危機中,我們一方麵巧妙地利用錯綜複雜的大國博奕化解危機,一方麵是有我們自己研發的核武庫和運載導彈做後盾。如果沒有像錢老一樣真正的大師們的艱苦努力,國家會出現什麽樣的可怕後果,真是不堪想象!
錢學森是中國一代愛國知識分子的代表!他的高尚情操同樣為國人所景仰。他曾經主動要求從院長改任副院長,主動請求辭去政協的一切職務,主動請求免去“學部委員”,即今天的“院士”稱號。1991年退出一線工作後,他給自己定下許多“原則”:不題詞,不為別人的書寫序,不參加任何成果鑒定會,不出席任何應景活動,不出國,不到外地開會,不上名人錄等等。
雖然他們那一代人正漸行漸遠,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為國家為民族做出的卓越貢獻!
錢學森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而且也是新中國科技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兩彈一星 成就中國航天之父,
一代偉人 頌揚華夏外交之雄。
中國知識分子的典範⠀
錢學森之問,指的是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時,錢老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回過頭來看,這麽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學森認為:“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錢學森之問”,有點類似小沈陽的口頭禪“為什麽呢?”其實,發問者自己肚子裏是有答案的―――因為我們的學校,缺乏培養傑出人才的機製。當然如果再追問下去,直白一點說,就是我們的學校不像學校,更像衙門。不僅沒有傑出人才,而且離“傑出”兩個字漸行漸遠。讓教育回歸教育的本源,讓教育家辦學,按教育的規律辦學,把校園從衙門回歸成教授和學生的園地。比如讓朱清時這樣的校長,真正辦幾個規劃中的深圳南方科技大學那樣的學校,別讓所有的大學都是一個模樣,弄得中國好像隻有一所大學。
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行政化的路上有些大學跑得甚至比教育部還要快。幾乎沒有聽說有哪個校長,有過哪怕微弱的抵製,包括現在一些似乎很敢言的校長。同樣我們的大學教授,雖然有些人肚子裏有點不高興,私下裏會有幾句腹誹的話,但是也沒有多少抵製。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大牌教授,似乎還樂在其中很是享受行政化的好處。大筆的項目資金,大把的課題,大堆的走穴講課費,還加上學校裏一頂又一頂的官帽子,獎勵,榮譽,光環。從事教育的人,眼睜睜看著行政化將自己從事的行業毀掉,不僅不心痛,而且還高興。這些年如果全國的大牌教授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可能局麵還不至於到今天這個地步。所以回答錢學森之問,所有在教育領域裏的人,官員、校長、教授,甚至包括學生都有份,還是不能把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寶,都壓在教育部身上,如果每個人都能答好自己那份答卷,錢學森之問,是有解的。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給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及全國教育界發出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麵“錢學森之問”!所謂“錢學森之問”,就是錢老生前在各種場合不止一次提出的問題: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個問題,錢老自己其實是有答案的。2005年7月30日,錢學森曾向溫家寶總理進言:“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那麽什麽樣的辦學模式能夠培養出傑出人才來?上個世紀30年代錢老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所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一種模式。“在這裏,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
鼓勵與眾不同,而不是人雲亦雲,鼓勵獨一無二,而不是“泯然眾人”――中國其實並不缺少這樣的理想,1929年,陳寅恪在他所作的王國維紀念碑銘文中就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當下的大學,離這個理想不是近了,而是更遠了。短視的實用主義教育盛行,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而僅僅是一個專業工具,連孔子所說“君子不器”也做不到;至於學術造假層出不窮,是實用主義教育的合理結果。大學是社會的一部分,有什麽樣的社會,就有什麽樣的大學。“成功”就是一切,不問手段,不問是否有利社會進步――很多社會亂象,不正是被這樣的價值觀鼓勵、縱容而生的嗎?盛行於大學的實用主義教育,隻能培養出一代代有專業水準的小市民來,整個民族想象力、創造力和探索精神將喪失殆盡。類似“錢學森之問”這樣的問題,其他人也不是沒有提出來過,也許是人微言輕,不值得理會,現在由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大師提出來,分量自然不同,而且這也要等到錢老去世時提出來才顯得悲壯、沉重,這也是一種中國特色吧。
尊敬的袁貴仁部長並全國教育界同仁:
錢學森走了,又一顆巨星隕落了。我們深切緬懷錢老,緬懷他的科學精神和崇高人格,還有他的那句震聾發饋的疑問――“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
隻有直麵這個疑問,才能為目前中國教育存在之種種問題尋求真正的解決之道。“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麵對前來探望的溫家寶總理,錢學森多次提出這樣一個刻骨銘心的疑問。我們認為,錢老的疑問,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問,是社會各界對中國教育的疑問,是一個偉大民族必須直麵的疑問。
從1904年癸卯學製頒布、1905年廢除科舉至今,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已逾百年。從1977年重新恢複全國統一高考製度至今,中國當代教育的改革已經有30餘年。應當說,積30餘年來的發展和改革,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勁的動力。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中國教育同樣存在著許許多多讓人痛心疾首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是深層次的。例如應試教育、學術腐敗、論文抄襲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問題,正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難以突破的瓶頸。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在一次講話中說:“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 ”“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溫總理的感歎,源於對中國教育深層次問題的憂慮。缺乏人才長遠規劃的短視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扭曲的考核評價和選拔機製,怎能催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怎能讓創新之花盛開、創新之樹常綠?
中國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實現文明、民主、富強的現代化目標,絕對離不開先進的、現代化的教育,絕對離不開一批又一批傑出的、真正的知識分子。是時候直麵“錢學森之問”了,中國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學和教育理想,需要形成新的教育發展戰略和目標模式,需要推進以體製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眼下,袁貴仁部長剛剛走馬上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正在製訂,這時候,我們需要一起來麵對這個問題:“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我們一起來深思、來解題。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解開這道題,一定能找到一條光明的路,中國的傑出人才也會由此不斷湧現。這一天的早日到來,便是對錢老最好的緬懷。
此致⠀⠀ 敬禮
沈正賦 芮必峰 胡榮華 卞利 康建中 謝雲章 李正平 徐華 李桂華 楊四平 吳玲
2009年11月11日(排名不分先後)⠀
安徽11位教授聯合發問,顯然,不僅僅是因為錢學森剛剛離世想“趁熱打鐵”,也是因為教育部部長剛剛換人,以此來激發中國教育大改革。當然,這也與教授們的良知和責任感有關。相信這次教授們的集體呐喊,會招來更多教授學者的呼應――一旦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感複活,我以為,“錢學森之問”就會有答案。如果說錢學森的發問是鞭子,“錢學森之問”所激起的一連串發問,同樣也是鞭子。隻有這樣輪番鞭策,中國教育改革或許會有大的起色,中國高校才有望培養出傑出人才。在我看來,“錢學森之問”之所以從2005年起就發問不休,直到現在還能引起廣泛共鳴,振聾發聵,根本原因就在於“錢學森之問”問到了中國痛處。
教育乃國家之本。錢學森指出,“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可見,中國崛起太慢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教育。教育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國家崛起就會受到方方麵麵的製約。中國教育界廣泛存在的問題,比如說,應試教育、學術腐敗、論文抄襲等,已有數不清的批評性和建設性的文章,然而,問題始終不見真正解決。歸根結底就在於教育係統的改革始終如“老牛爬坡”,導致學校行政化趨勢加劇,教師功利化趨勢加劇。這樣的學校和教師有可能培養出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大師嗎?
近些年來,中國本土不僅難以培養出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大師,同樣也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既沒有培養出經濟學大師,也沒有培養出文學大師等。難道是因為這是一個沒有大師的時代嗎?顯然不是。我認為是沒有培養大師的土壤,我們的學校隻有按照教育家思維、創新模式辦學,積極改革行政化、功利化,培養大師的土壤也就形成了。期待“錢學森之問”激起更多人來發問,變成“國家之問”,也期待教育部就“錢學森之問”有明確的回應。
1.學齡提前,學製縮短,人人皆可早成才。
按照“大成智慧教育”的構想,兒童可以4歲入學,12歲初中畢業;12至17歲上高中及大學,完成“大成智慧”知識學習,再加一年“實習”,學成一個行業的專家,寫出畢業論文,成為大成智慧教育碩士。錢老設想:到21世紀中葉,全中國的青年都可以18歲讀完達到碩士水平的大學,成為社會有用的通才。這種學製的設計,以早出人才為旨歸,適應了信息時代世界競爭形勢的需要。
2.掌握現代科學技術體係,培養理工文藝結合的“全才”。
錢老提出的“現代科學技術體係”包括所有通過人類實踐認知的學問。按照目前知識體係的認識,可以暫分為11大部門,即: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係統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軍事科學、行為科學、地理科學、建築科學以及文藝理論等。“這是個活的體係,是在全人類不斷認識並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中發展變化的體係”。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這個體係不僅結構在發展,內容也在充實,還會不斷有新的科學部門湧現。相應地,教育要培養的人才應當:1.熟悉科學技術的體係,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2.理、工、文、藝結合,有智慧;3.熟悉信息網絡,善於用電子計算機處理知識。這樣的人是全才。”在錢老看來,“21世紀的全才並不否定專家,隻是他,這位全才,大約隻需一個星期的學習和鍛煉就可以從一個專業轉入另一個不同的專業。這是全與專的辯證統一。這樣的大成智慧碩士,可以進入任何一項工作。以後如工作需要,改行也毫無困難。當然,他也可以再深造為博士,那主要是搞科學技術研究,開拓知識領域。”同時,在縱向結構上,人類知識體係又可以區分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應用技術三個層次(文藝理論的層次的劃分略有不同)。三個層次之間是相互關聯的。科學技術三個層次之間的關係與影響是雙向的、統一的。又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在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中誰也離不開誰。而“哲學作為科學技術的最高概括,它是紮根於科學技術中的,是以人的社會實踐為基礎的;哲學不能反對、也不能否定科學技術的發展,隻有因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
3.科學技術與哲學的統一結合,品德情感與智慧能力並重,培養高尚品德和科學精神。
錢老一貫堅持把基礎理論、技術科學、應用技術統一起來的考慮專業教學的內容。他提出要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人―機結合優勢互補的長處。而大成智慧人才培養的關鍵,還在於學生的品德與精神。因此要靠偉大的科學精神和崇高品德的教育與熏陶,要靠自覺地追求真理的興趣與激情,要靠人在與計算機優勢互補中對知識的有效集成與積累,要靠在社會實踐中長期的鍛煉,才可能培養出真正高端的智慧人才。錢老高度重視了哲學的意義:“一個科學家,他首先必須有一個科學的人生觀、宇宙觀,必須掌握一個研究科學的科學方法!這樣,他才能在任何時候都不致迷失道路;這樣,他在科學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勞動,才不會白費,才能真正對人類、對自己的祖國做出有益的貢獻。
有一年,近代力學係的學生畢業考試,錢學森出了一題“從地球上發射一枚火箭,繞過太陽,再返回到地球上來,請列出方程求出解”。時至中午無人答出,“還暈倒了幾個學生”,他說:“先吃飯吧,回頭接著考。”飯後學生們重返考場,時至傍晚,全班隻有幾個學生及格。一場考試表明學生數學基礎不牢,錢老當時決定,全班推遲畢業,再學半年,主攻數學,打好數學基礎。如今這個班裏的很多學生成了院士,憶及當年,都覺得那半年獲益匪淺。
1956年,菊香書屋:“主席,”周恩來進門後滿麵笑容:“我將你久盼的貴賓請來啦!”
“啊!錢學森同誌,”毛澤東走上前去,緊握著站在周恩來身旁有點拘謹和緊張的錢學森的雙手,“盼了你好久��!我們的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和火箭專家!”
“我也早想來拜會主席了,”錢學森激動地望著緊握著他雙手的毛澤東,“怕你太忙,不敢來打擾。”
“你說反��!是我考慮到你才回國,要處理的事太多,不敢過早相約。”毛澤東誠摯地說。
“聽說美國人把你當成5個師呢!”毛澤東伸出五個手指頭,“我看呀,對我們說來,你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我現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製論,用來指導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呢!”
毛澤東的平易近人,減少了錢學森初來時的拘謹和緊張;“學森同誌,”毛澤東望著錢學森,“你那個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天工業的意見書》,我仔細看過了。寫得很好呀!”
“主席,”錢學森謙和地笑了笑,“我剛剛回國,對國內情況不甚了解,我隻是根據我的工程控製論,對我國的國防建設特別是航空工業的建設提了不少很不成熟的意見,其中錯誤一定不少啊!”
毛澤東擺了擺手:“學森同誌,提出了這麽多好建議,怎麽是錯誤啊!這是十分難得的呀!這些精辟獨到的建議,隻有你這位工程控製論創始人才提得出呀!”
毛澤東頓了頓,接著說道:“我們國家決定根據你的工程控製論,組織各個學科各個部門一起奮力搞導彈。學森同誌,我想請你這個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來牽這個頭,有信心嗎?”錢學森有點緊張:“主席,這麽重要的任務,我怕幹不好啊!”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攀登。”毛澤東用筷子在空中重重一晃,“你錢學森是工程控製論的開山鼻祖,還怕幹不好!”
在毛澤東磅礴氣勢的感染下,錢學森終於堅定地點了點頭:“主席,我一定努力工作。”
錢學森生前常對人說,對他一生影響最深和幫助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開國總理周恩來,一個是自己的嶽父蔣百裏。
蔣百裏乃錢學森的嶽父,被譽為“現代兵學之父”,曾任國民政府保定陸軍學校校長,1937年初,他在自己的軍事論著《國防論》中,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
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早年赴日本求學,1911年回國,曾擔任過浙江省教育廳廳長。錢均夫與蔣百裏是莫逆之交。
蔣百裏與其日本夫人生有5個女兒,錢均夫隻有獨子錢學森,蔣家答應將三女蔣英過繼給錢家。日後,蔣英成為了錢學森的妻子。
嶽父蔣百裏一句話解決錢家父子分歧
1935年8月,錢學森赴美深造,原本讀的是航空工程專業,但在繼續深造的問題上,他與父親發生了爭論。錢學森打算下一步攻讀航天理論,但父親回信說中國航天工業落後,落後就要挨打,還是研究飛機製造技術為好。錢學森則告訴父親,中國在飛機製造領域與西方差得太多,如果掌握航天理論,才有超越西方的可能。
父子倆賭氣爭執不下。
1936年,蔣百裏知道錢家父子的分歧,他對老友錢均夫說“你的想法落伍了”。蔣百裏說,歐美各國的航空研究趨向工程、理論一元化,工程是跟著理論走的。錢均夫聽了這番話終於應允兒子繼續學航天理論。
錢學森如釋重負,從此對蔣百裏感激不盡。
周恩來總理不惜釋放美國戰俘助他回國
1949年,聽聞新中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準備回國,並辭去了美國國防部空軍科谘詢團和美國海軍炮火研究所顧問的職務。次年8月,錢學森和家人準備離開時,遭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調查,繼而被扣留,至於為什麽被扣留,原因眾說紛紜,一個耳熟能詳的說法是來自美軍將領的一句話:“無論在哪裏,他都能抵得上五個師,寧可殺了他,也不能放他走。”
195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報紙上看到陳叔通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身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決定給這位父親的好朋友寫信求救。
陳叔通收到信之後,立即轉交給周恩來,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舉行。周總理親自指示王炳南大使與美方交涉。在中方提出釋放美國戰俘的情況下,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允許錢學森回國。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帶著全家踏上回國路。
歸國之後,周恩來在各方麵都給予了錢學森親切細致的關懷,晚年的錢學森還激動地回憶起一件往事:1970年,我國第顆一人造衛星“東方紅”發射前夕,周恩來總理召集相關的科研人員在人民大會堂開會,臨別之際,周恩來總理特意叫住了錢學森:“錢學森,你不要太累著了(意思是你也要注意休息)。”錢學森心中一熱,連聲回答:“總理,您比我要辛苦得多!”
1957年3月25日,錢學森寫信給彭康校長說:“我的最高希望是明年能到西安參觀母校新址。”
1957年6月26日,錢學森來信表示:“我們知道,遷校問題已經得到黨和政府高級領導的注意”,“我們應該服從並支持這樣的決定。”
1959年9月19日,錢學森專程從北京來到西安交通大學參觀校園,看望師生。
1993年4月22日,錢學森寫給學校領導的信中說:“3月10日來信及校徽、《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漢壁畫墓》都收到。 我和我的愛人蔣英教授向你們表示衷心感謝。”
1993年12月,學校負責同誌致信錢學森,懇切陳述學校將以他的名字命名圖書館的意願。錢學森很快回信說:“新建的圖書館用我的名字命名,這使我惶恐不安!在交通大學學習過的、對祖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有多位,我怎麽能算得上?”此後,學校領導再次去信陳明命名圖書館對於激勵青年學生成長的意義,又經多方麵做工作,錢學森終於同意了。1995年9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誌親筆題寫“錢學森圖書館”。1996年1月,時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誌為錢學森業績館題詞:“向錢學森同誌學習,科界楷模,民族英雄”。
⠀⠀⠀⠀錢學森圖書館成為在錢老逝世前,中國唯一一個以健在的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大學圖書館。
1995年10月28日,錢學森寫給學校領導的信中說,“至於12月11日將舉行的命名揭牌儀式要我的錄像或錄音講話,因我現在年老體弱,就不參加了。我已準備了一個書麵講話稿,屆時可以由塗元季同誌去宣讀。”
1996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學隆重舉行錢學森圖書館命名儀式,錢學森業績展室開放。
錢老逝世後,西安交通大學將12月11日設為錢學森日,以緬懷錢老,激勵後人。
12月11日是西安交通大學首個“錢學森日”。學校邀請了新華社、中新社、中心國民廣播電台、中國教導報、中國日報、香港至公報、香港文匯報、陝西日報、陝西國民廣播電台等28家媒體來校,共同度過了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
此前,西安交通大學決定設立“錢學森日”的消息經過新華社報道後,即產生了強烈社會影響。因此,隨著12月11日的到來,不少媒體提前與學校接洽懂得當天的運動。
12月11日下午,28家媒體的記者湊集在圖書館北大廳,參加了錢學森雕像揭幕儀式。
之後,新華社、中國教導報、中國日報、陝西日報與香港至公報記者參加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會。西安交通大學擬建錢學森學院,進一步踐行錢學森思想培養領軍人才的做法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錢學森日”當天,中國消息社、搜狐、新浪、陝西消息網、西安電視台等媒體率先發布了西安交通大學首個錢學森日的運動情況,隨後各大媒體陸續對當天的運動進行了報道。截止今天相幹報道已近50篇次,目前部分媒體仍在學校進行深度采訪。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鄔煥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以及一些著名專家、學者今天在京指出,錢學森身上體現出來的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獻身科學的精神和實事求是、忠於實踐、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是中國當代科技工作者的寶貴財富,是推動我國科技發展的力量之源。
今年12月11日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90華誕。為向這位科學泰鬥表示慶賀,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今天在京舉辦了“錢學森科學貢獻暨學術思想研討會”,邀請兩院院士、專家、學者、科技工作者代表約600人暢談錢學森的科學人生。
與會者在研討時強調指出,作為科學技術的巨擘,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和航天技術、工程控製論以及係統科學、思維科學等諸多領域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而作為中國人民的驕傲、中國百年來愛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在1955年衝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後,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和發展,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更是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宋健出席會議並作專題報告。宋健說,錢學森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巨大奉獻贏得了全中國科技界和人民群眾的敬佩和熱愛,他在現代科學技術諸多領域的傑出貢獻也贏得了全世界科技界和尊重和讚揚,他是一位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德高望重的世界級科學家,是20世紀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卓越代表和中國科技界的一麵旗幟。
包括曾與錢學森共同工作過的鄭哲敏、孫家棟、周幹峙等院士在內的12名科學家圍繞錢學森的科學貢獻、學術思想等作了專題學術報告。他們以親身經曆和切身體會,詳盡地介紹了錢學森在各個時期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卓越貢獻和豐厚的學術思想,闡述了錢學森對祖國、對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無限熱愛和忠誠的崇高品德,以及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獻身科學的精神和實事求是、忠於實踐、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
新華社 2001年12月10日
探索培養科技領軍人才 西安交大籌建錢學森學院⠀ 西安交大副校長程光旭介紹,學校正籌備成立錢學森學院,主要負責錢學森實驗班、少年班等拔尖學生的培養和管理。其中錢學森實驗班遵循錢學森先生的教育理念,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通才”,重視基礎和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上實行六年學製,包括三年通識教育,一年專業教育,兩年研究生教育。通識教育期間不分專業,所授課程內容廣闊,以擴展學生知識麵。程光旭表示,成立錢學森學院,是為了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科技領軍人才。
2009年12月10日,在錢學森誕辰98周年到來之際,北京師大附中錢學森紀念館正式開館,溫家寶總理為紀念館題寫館名。原北京師大附小舊教學樓�D�D木樓是區級文物,現在完好地保留在北京師大附中校園內,錢學森曾在此就讀。⠀
12月10日,在錢學森誕辰98周年到來之際,北京師大附中錢學森紀念館正式開館,溫家寶總理為紀念館題寫館名。教育部袁貴仁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共同為錢學森紀念館館名石揭幕。
原北京師大附小舊教學樓�D�D木樓是區級文物,現在完好地保留在北京師大附中校園內,錢學森曾在此就讀。為慶祝錢學森先生師大附中畢業80周年,學校積極籌備,把此木樓建成了錢學森事跡展覽館。10月31日,錢老逝世,學校決定將錢學森事跡展覽館更名為錢學森紀念館。
紀念館共分五個展室,包括“中華之光”、“人生基石”、“海外赤子”和“科學巨人”四大部分。全麵回顧了錢老光輝的一生,重點反映錢學森青少年時代的成長道路。
錢學森紀念館的籌建,得到了教育部、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市教委、宣武區黨政領導和教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兄弟單位的支援,特別是錢永剛先生的鼎力相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小紅書被推薦技巧是什麽?小紅書推薦機製是什麽?···
饮食網站優化過度有哪些表現?如何避免網站優化過度?···
饮食抖音音浪獲得攻略(如何在抖音上獲得更多的音浪)···
饮食抖音小店運營指南(教你如何在抖音上開啟小店賺錢)···
饮食企業網站優化如何促進蜘蛛抓取?企業網站蜘蛛抓取提升方法是什麽?···
饮食快手直播伴侶如何使用OBS推流?快手直播伴侶OBS推流方法是什麽?···
时装新號掉粉會影響抖音號的發展嗎(探究抖音新號掉粉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时装抖音小店無貨源電商真的可靠嗎(探究抖音小店無貨源電商的優劣勢及風險)···
时装抖音春晚紅包提現流程?需要注意什麽?···
时装抖音小店商標未注冊怎麽辦(快速申請商標注冊證)···
时装Copyright (c) 2018-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测试站点,免责声明:网站中图片/CSS/JS等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程序仅供研究学习使用,切勿违法使用,该程序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用電量創新高再吹經濟暖風 微刺激政策初顯效|用電量|經濟|刺激政策:專家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改革主基調貫穿始終|政府工作報告|改革|兩會、社科院:要保持7.4%經濟增速需20萬億資金支持|社科院|經濟增長速度李毅中:實體經濟資本外流 工業企業去搞房地產|李毅中|實體經濟|房地產
易綱:中國目前不具備利率市場化條件|利率市場化|易綱|中國人民銀行李克強:去年著力深化改革開放 激發市場活力|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兩會XML地图网站源码 统计